English

红红火火中国体坛冷冷清清体育读物

2000-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王蕾 我有话说

体育图书是获取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媒体趋向多元化的今天,体育图书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吸引着许多读者。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出版社从出版到发行逐渐采用了市场经济的操作方式,其出书结构已从过去的以各种竞技体育的运动技术类图书为主,转变为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保健、养生、休闲等图书并重。并且每一类图书还以性别、年龄、层次为尺度细分读者结构,图书品种多而细,繁而有序。

体育出版社虽然以其优秀的图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这种作用还非常有限。国家对体育事业一直都大力支持,1996年国家体委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做了十件大事,建立组织、制定标准、征集健身方法等,全国上下体育活动一时高潮迭起,体育爱好者的队伍也逐渐壮大,再加上象棋、围棋等传统运动具有的良好群众基础,中国体育是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大市场,这就要求出版大量知识性强、通俗易懂、层次清晰的体育读物以供选择。这一要求是各种体育培训班或体育节目都不可能满足的。但是,据调查,体育图书虽然自1990年以来销售数量大有提高,但在各类图书销售量中所占比例仍然非常小。这正说明体育图书的出版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多数体育图书的编写过于专业,这是许多读者的共同感受。比如:专业术语过多,教材体的编书模式仍占很大比例,语言过于严肃等。即使是在体育图书中市场销售相对不错的太极拳类读物也存在上述问题。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养生健身功效,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不少外国人也常常利用旅游时间学习太极拳。对于一般群众而言,练拳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据许多习拳者反映,现在的太极拳书专业的内容太多,编写繁琐枯燥,若没有教练的专门指导,个人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体育书之所以过于专业,其原因在于过去偏重竞技类图书的编写,导致了从作者到编辑只重视内容上的专业化、科学化,而忽略了读者的接受能力。尽管有些书将专业与通俗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但是像这一类普及性极强的体育读物数量实在太少。

第二,体育出版社的选题策划范围过窄,眼光只盯着体育专业的书。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综合、全面、立体化的科学,其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广播电视业、服装业、餐饮业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体育图书的选题涉及层面应该更为宽泛,这样才便于读者对体育产生全面、深入的认识。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现今在公众生活中影响颇深的“第一媒体”———电视,体育出版社完全可以从中吸取更丰富的选题资源,拓宽出版空间。比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专题片《在路上》,对5年来中国开展职业足球赛的得失进行了总结,有助于引导中国球迷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只有感性冲击而已,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这类选题,体育出版社完全可以予以关注。还有些选题如人物传记、赛场实录等,出版机构往往以市场反映细弱为由,甚少出版。但是,仅仅被动地去迎合市场是不够的,如何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以带动出更多更新的阅读类型,将更具价值。在读者的兴趣趋向多元化的今天,仅仅是单纯的技术介绍,已远远不能满足潜在的市场需要,介绍体育的电视节目、杂志、网络、电子出版物等层出不穷,这些势必给体育图书的出版带来新的挑战,如果不更新思路,体育出版社的路将会越走越窄。

其三,体育出版社在图书包装、宣传等外部条件上,市场色彩很淡,远远逊色于其他出版机构。许多读者反映,他们只能靠增加逛书店的频率,才可得知最新的体育图书,很少有机会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新近的出版信息。韩国围棋爱好者之所以达到一千万,普及率极高,其原因之一便是出版界的大力宣传,从装帧到宣传,其方式都是一流的。良好的市场效应激发了企业界投资围棋读物的出版,出版市场良性循环的形成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四,体育出版社过于强调已有的品牌优势,实际上一些非体育专业出版社早已涉足体育图书,主动抢占市场,对体育专业出版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京华出版社、江苏科技出版社等出版的体育图书已占有一定的市场比例。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在接受采访时对此不约而同道来“苦衷”:专业性很强的书必须要出版,通俗性强的图书又有其他综合类出版社来竞争。但据记者调查,其他出版社涉猎的其实也是专业性较强的选题,只是在编写时从内容到装饰设计都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所以,“专业图书大众包装”,这才是体育出版社改进的有效方法。

韩国围棋名手赵兰哲当初为推广围棋,整天推着小推车四处宣传,这已成为围棋界的经典故事。韩国围棋爱好者现今已突破一千万,精英辈出,这与老一代名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体育专业出版社是否也可以学习这种“小推车”精神,更加主动地与市场、读者增强联系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